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不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抱怨,名目众多的评比检查和纷繁复杂的非教学任务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,形式主义影响校园健康发展。其中,一些基层部门为了加大上级主管部门APP、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力度,将APP安装、公众号在线学习等任务转嫁给教育主管部门,再由各学校教师摊派给学生家长,这种“小手拉大手”活动使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堪重负。
关注不完的公众号、下不完的APP、点不完的赞、投不完的票、截不完的屏……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各种非教学任务。学生家长也有说不完的苦衷,学校不停地要求家长关注各类公众号等,学生家长需要下载、安装、注册、激活……这些“进校园,入家庭”活动,初心也许是好的,但如果仅限于形式主义的话,则浪费了教学时间、消耗了教学资源、耗费了教师精力,也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抱怨。
类似“小手拉大手”中的形式主义活动,在基层学校由来已久,其根本原因是权责不对称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与领导干部向基层学校和教师转移责任,但并没有下放相应的权力。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和人员,只能照单全收,迫使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不仅如此,一些机关将本应承担的法规普及、政策宣讲、APP及公众号推广等直接“甩”给学校,甚至越俎代庖,直接将学校纳入业务管辖范围,要求开展各种活动、进行检查评比、报送相关材料等,导致基层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大量非教学任务。
2019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》,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高位遵循。教育部也出台了系统措施,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,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出真招、见实效。近年来,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制度文件,统筹规范进校园事项,中小学教师减负成效初显。
进一步根治“小手拉大手”中的形式主义,需要标本兼治。首先,认真厘清政府、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进“管办评”分离,政府职能由举办者、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服务者、监督者;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,解决政府“不该管”的事务;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治理,解决政府“管不好”的事务。同时,树立责任意识,严格遵守“谁主管,谁负责”的原则,严禁党政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随意将责任推卸给基层学校和教师。其次,要完善考核机制,引入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评价机制,避免党政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应付上级检查、督查,过度留痕,加重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负担。
严格规范各类“进校园”活动,主动向各种形式主义和留痕主义亮剑,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考核事项,将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挡在校外,让学校和教师聚焦于教书育人的主业。各地要把根治“小手拉大手”中的形式主义和留痕主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,把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减负真正落实到位。
最近,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强调,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以深化拓展实际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。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。相信,秉承科学精准、靶向整治、动真碰硬、务求实效的原则,以“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”的劲头严抓不放、常抓不懈,“小手拉大手”中的形式主义,在基层学校有望得到根治。
(作者:付卫东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)
关键词: